為持續打響“?!蔽幕放?,豐富市民游客文旅體驗,突顯地域文化特色,2月8日晚, “福滿乾坤 祈福泰寧”燈舞巡游活動在市民文化廣場熱鬧開場。 巡游隊伍由泰寧9個鄉鎮獨具特色的民俗燈舞隊組成。梅口龍燈、開善龍燈、茶東坑魚子燈、大田蚯蚓燈、大源赤膊燈、上青板橋龍燈等各類龍燈輪番登場,為市民和游客上演一場非遺大秀。 赤膊燈 (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大源赤膊燈原稱“火龍”,始于宋熙寧年間(1068-1077年),相傳為大源村嚴氏先民自創的迎燈民俗。大源村赤膊燈有上下兩條。上大源為公龍,下大源為母龍。兩條龍的龍頭龍尾均用上等木材精工雕刻而成) 魚子燈 (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魚子燈有著很高的工藝水平和欣賞價值。取其“魚”與“余”“燈”與“登”諧音,寓意年年有余,五谷豐登。表演是遵循鯉魚在水中的生活習性和游水動作,按戲游、結伴、沖浪、出水和跳龍門五大動作排列,進行完整的表演) 橋燈 (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上青板橋龍燈起源于大唐開元盛世,這個古老的習俗延續至今已有1200余年,在中國龍燈文化中獨具特色。橋燈由每家出一張板凳,暗喻人丁興旺之意。2017年2月10日(正月十四),泰寧縣上青板橋龍燈申請大世界基尼斯之最“中國最長的板橋龍燈”,最后經過測量認證1543.2多米,創世界之新最) 蚯蚓燈 (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蚯蚓燈,沒有龍頭、龍尾,遠遠望去蜿蜒曲折,猶如蚯蚓一般,故稱“蚯蚓燈”。盤燈時形狀酷似蚯蚓蜿蜒行進,舞到高潮時,村民把燈拉扯成幾段,再連接,再拉扯成幾段,如此反復多次,意味著蚯蚓一條能變成多條,有極強的生命力,象征著在這塊土地上人丁興旺,五谷豐登) 龍燈 (舞龍也稱為“耍龍燈”“龍燈舞”,是一種起源于中國的漢族傳統民俗文化活動。舞龍源自古人對龍的崇拜,每逢喜慶節日,人們都會舞龍,從春節開始舞龍,然后二月“龍抬頭”。舞龍時,龍跟著繡球做各種動作,穿插,不斷地展示扭、揮、仰、跪、跳、搖等多種姿勢) 當晚,雖然下起了綿綿細雨,但仍然澆不滅群眾賞燈的熱情,活動在龍燈的盤旋舞動下推向高潮。 表演結束后,所有民俗燈舞隊繞街巡游,在大街小巷中穿行,向群眾拜年,祈求新年風調雨順、幸福安康。 今年以來,泰寧縣深入挖掘“?!蔽幕?、狀元文化等文化內涵,舉辦了“福兔呈祥 福滿乾坤”古城新春大游園、狀元巡游記、首屆“嶺紅福酒”文化節和“福滿乾坤 祈福泰寧”燈舞巡游等多場活動,加快推動泰寧旅游強勢復蘇,為展現泰寧新作為做出文旅新貢獻。 |